长春新区总体城市设计(2018-2030)批前公示

2021-09-17             

01

规划范围

公示原文

此次《长春新区总体城市设计(2018-2030)批前公示》,规划范围包括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德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开发区,是长春新区实际管辖范围,总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含国家批复范围,龙嘉镇、西营城街道、双德乡和奋进乡,总面积49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长春新区管辖的四大开发区




02

规划期限

公示原文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年-2030年。近期为2018年-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近期

期限

2018~2020

整体

期限

2018~2030

远期

期限

2021~2030


03

主要内容

公示原文


长春新区风貌特色定位

按照国家多部委改革的最新要求,依据《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主动实施生态智慧城镇发展战略,从自然山水格局、城市形态与景观格局、活力公共空间体系格局三个方面确定长春新区的风貌特色定位为:“更绿色健康永续的山水林田城市”、“更多维系统融贯的寒地生态城市”和“更地域生态文化的国际乡梓城市”。



长春新区-风貌特色定位


更绿色健康永续的山水林田城市”


更多维系统融贯的寒地生态城市”


更地域生态文化的国际乡梓城市”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构建

公示原文

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对于开展空间规划的工作要求,以廊道和功能体为核心从总体上构建“八轴、四核、六廊、六心”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八轴”是8条引领新区发展的主要廊道,“四核”代表4个核心功能区块,“六廊”是指6条纵贯新区的生态水绿廊道,“六心”代表6出主题功能区块。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



附图1-长春新区城市总体空间格局规划图

图片来源:长春新区官网




以TOD站点为核心构建可实施落地的舒适型“暖廊系统”,打造应对寒冷气候的舒适街区。并以弹性容积率管控为核心,引导未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避免出现“齐平头”现象。

为有效增加街道的阳关覆盖面积,构建阳关场域体系,并保障城市街道人行空间在冬至日接受日照的时长不低于2小时,优化寒地街道的光环境舒适度。

结合自身地形地貌构建应对灾害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以“流绿空间”为核心的生态安全系统,打造绿色健康永续的山水林田城市。

依托既有街道打造林荫大道,围合出多个具有生态智慧特色的乔木型社区,形成5-10分钟的慢行生活圈,凸显城市掩映的都市景观。

为凸显新区的建筑风貌特色,构建以现代高技简约类、现代经典类和绿色生态类为代表的现代先锋建筑风貌管控区。其中新建或改扩建的工业类建筑设计要采用现代高技简约风格,在建筑形式、色彩、外立面材料等方面体现科技智能的特点。

结合新区多远文化产业优势,打造高活力的、国际范十足的多元文化体验区和家园记忆场所,并以“核心标志和门户标志”为核心彰显城市文化,尽显市民的归属感和乡梓情愫,营造乡梓都市。

结合城市核心活力区与城市功能发展廊道进行城市夜景灯光照明系统的导引,凸显寒地城市的科技感氛围。


城市风貌特色管控单元的划定

公示原文

将新区划分为四个风貌管控区:“多效统一、宜居宜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维融贯、国际乡梓”的北湖科技开发区,“精工水运、绿色新城”的长德经济开发区,“趋利避害、地域生态”的空港经济开发区。



长春新区-四大特色风貌管控区的划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多效统一;

宜居宜业;

北湖科技开发区

多维融贯;

国际乡梓;

长德经济开发区

精工水运;

绿色新城;

空港经济开发区

趋利避害;

地域生态;



依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按照核心区、重要街道、滨水区域、商业活力区、特殊价值地区以及山前地区6个类型划定32个城市风貌特色管控单元,并从中遴选出17个一级城市风貌特色管控单元。具体位置详见“附图2”。



附图2-长春新区城市风貌特色管控单元规划图

图片来源:长春新区官网


编辑: